「不要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」
進入NEW BEST 新蝙蝠教育服務團隊–桃竹分隊當志工後,第一次在ATC全方位人才培訓營聽楊智為老師的講座,而「大學生活別再混了-高效能時間管理」這個主題,這個月聽了2次,因此將2次的內容整合並作發表。
其實在剛進入ATC全方位人才培訓營時,便聽過楊老師類似的講座–「送給大學生最珍貴的禮物-第四代時間管理學」(2016-07-24),而過了1年多後,再來聽類似的主題,卻又有不同的收穫和感覺。
講座開始後,楊老師便將這次講座的重要性一一道來:
「高效能時間管理」在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重視,尤其是中國華人、政府、學校等等,畢竟每個人的一天都只有24小時,如何妥善運用時間,將事情處理完,甚至是學習更多事務,創造跟別人不一樣的價值,是每個人都想學習的。
2017年代表臺灣的一個字是「茫」,而這代表了大部分的人不知道在「忙什麼」,甚至是「心亡了」,不會時間管控。往往便是,事情、工作接了很多,突然覺得「好累」,覺得什麼都不要,便放掉很多的角色,最後便很閒,然後又進入另一次循環。
而人這輩子要的是「如願」,即「如你所願」,也就是要知道自己在忙什麼?想要什麼?,才不會「空忙」。
※什麼是「時間」呢? 時間存在著3種特性:
(截取自當天上課簡報)
1.「存在性」:
這個是人對時間的「感受」,就如同物理學中:「 V = S / T 」,你在生活/人生中的改變和變化。而當有「目標」的人,人生才會向前移動。
2.「資源性」:
(1)無法重複使用 (2)無法儲存備用
在這裡,楊老師說了一句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話:
「錢沒有了可以再賺,時間沒有了就沒有了」
「我花錢是我賺錢的動力、認真用時間」
錢在值得的地方就花,多花錢在時間投資自己,花越多,則賺越多。
但是「時間」過了就沒了,不能購買,除非有「重要、想要、必須」,不然不要輕易浪費時間。
3.「公平性」:
(截取自當天上課簡報)
時間分為「未來」、「現在」和「過去」,而最重要的是「現在」,因為「過去」無法再來過,但是現在的「行動」能決定「未來」,因此時常問自己「現在在做什麼?」。
※什麼是「目標」呢?
「目標」是你/妳作夢也會想做的事,因此要知道「自己的未來在哪裡?」,時間因此在你/妳的夢想和目標裡。
而自己要開始訂定目標,目標的完成度則在自己,而不是環境或別人的影響。
另外隨時保持「熱情」,不要隨著「環境」而墮落,保持正向力量。
最後,老師提到運用「黃金六原則」來維持自己的時間管理:
- 行動原則:
不要只是「想」,去「做」才能完成;花最少的時間想,花最多的時間「做」,才能完成。 → 「人生不是用想的,是用『修』的」
1.積極主動
2.意志專注:不重要的人、事、物移掉,「時間管理的減法」
3.守時守信
二、組織原則:
1.目標設定:訂定行動計劃表
2.訂定計畫:工作備忘清單、日/月/濟工作紀錄表
3.管控進度:工作進度管控表(時間品質,操控在自己)
三、規律原則:
1.物歸原處:找東西最浪費時間 → 因小失大
2.分類建檔:檔名進行區隔
3.定期清理:每月清理一次 → 不要把生活塞滿
四、學習原則:
1.多元閱聽:累積不同的學習、認識不同的人
2.掌握關鍵:學最重要的,其他是浪費時間
3.隨記心得:將心中所反映的記錄下來,那是當下的感受
五、零碎原則:(妥善運用)
1.通勤時間
2.等待時間
3.家務時間
六、穩定原則:
1.維持健康
2.最佳精神
3.正向情緒:快樂很重要!!
聽了兩次楊智為老師講授–「高效能時間管理」,最重要的便是妥善運用時間,作最重要的事,以及如何自我領導、活出自己。
(上課狀況)